首页 > 会展前沿 > 借助现代金融市场促进会展产业发展

借助现代金融市场促进会展产业发展

2022-01-26 16:11:52
责任编辑:孟敏

金融市场结构广义上是指金融市场中不同主体的组成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制度安排。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结构分为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市场中不同的金融结构在资金组织、资金配置、风险防范以及其他制度安排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而实践证明单纯的资金输入并不能必然促进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借助金融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和变革必须从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两个方面入手。而不同类型的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也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理解这些差异以及理顺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流向的转变,亚太会展市场异军突起。据国际展览联盟统计,2017年亚洲展会面积净销售额平均增长7%,达2200万平方米。其中,中国会展市场的发展成为亚太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以超过总销售面积一半的成绩(1300万平方米)排行第一。据《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统计,2018年,全国经济贸易展览总数达10,889场,展览总面积达14,456.17万平方米,较2017年分别增长5.13%和1.2%。与2017年相比,2018年净增展览531场、展览总面积170.82万平方米。与2017年相比,2018年展览总数和展览总面积分别提高0.42个和降低8.1个百分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会展市场发展并不均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会展“一线”城市与其他“二线”及“三线”会展城市之间,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会展中心城市的展览项目数量和展出面积分别占到全国的18.08%和24.67%。

从发展基础来看,这些会展中心城市中聚集了全国会展市场中的优质资源,如国家级的行业协会、内外资会展公司、国有及民营会展公司等不同性质的会展主承办单位、规模巨大且功能完善的展览场所、完备的商务服务市场以及相应的会展制度资源。在其他的“二线”及“三线”会展市场,仍然存在缺乏会展项目、场馆规模及功能不足以及会展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 “一线”城市的会展主承办单位经过前期的积累已经处于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具备在国外新兴市场独自办展的能力,同时“二线”及“三线”会展城市中的部分办展主体仍然在生存与发展之间徘徊。但是,不管基础如何,当前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发展仍然是当下各城市会展产业提升的第一要务。鉴于会展业在城市影响力提升、经贸往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升级以及周边产业拉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众多的城市仍然把促进会展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抓手。

金融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多言。金融市场的促进作用在我国会展产业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进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大量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会展市场,采用的方式是企业直接收购或成立合资公司,对象一般是会展“一线”城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如中展集团、医药展览等。这一时期外资展览公司的业务模式也主要以服务其本国母展为主。再如欧洲会展强国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等展览公司相继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这一时期最成功的案例便是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成立。而中国国内资本流向会展业的形式,主要是根据大型地产及商贸类企业上市发展战略的要求被整合到资本二级市场。后期的实践证明,这种资本流入对会展业本身的发展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会展板块在股票市场中的业绩表现也差强人意;第二阶段是资源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外资展览公司相继脱离原有合资模式,成立自己的独资公司,业务模式也逐渐转变到大量并购中国优质展览项目,或在中国市场独立策划和运营自己的展览项目,这一时期国际会展市场资源开始得到有效整合。在这一时期,我国民营会展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会展企业合作和项目并购的主力军。如上海华展、万耀企龙、振威、恒进等知名民营会展公司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第三阶段是融合发展阶段,受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发展的影响,不管是外资展览公司还是内资展览公司,会展企业之间开始强强联合,开始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进入会展全产业链深度资源整合阶段。并购主体涉及政府、不同所有制企业,并购范围涉及展览项目、会展场馆、搭建服务等领域。这一阶段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是科学技术与会展产业的全面融合。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AI、VI以及大数据技术已经在会展行业中大量使用,成为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的重要手段,成为会展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从会展产业融资者的特征来看,会展产业链中会展场馆、主承办方、搭建商等不同类型的会展企业是融资主体,会展企业的规模、经营周期、业务特点以及风险特征等是影响会展企业在金融市场中选择融资方式的主要因素。会展场馆建设通常需要较大的资金规模,资金主要投向设施建设,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低,风险较小,但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大型银行、股票市场等是适用于会展场馆的金融市场安排。而大量的会展项目主承办方以及搭建商等,属于轻资产企业,通常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募集的资金主要以流动资金的方式用于会展项目开发和运营,但这类会展企业的特点是项目运营周期较短且现金流充足。中小型银行、股权基金等融资方式可能更适合其用资特点和实际需求。

从会展产业的本质属性看,会展产业具有巨大的产业拉动效应,某些会展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强调会展活动的社会效益。因此,除上述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金融市场支持外,全国大多数会展城市出台了相应的支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政策的核心便是政府以专项资金的形式对符合相应标准的会展项目、会展企业等予以资金支持。专项资金政策在支持对象、评估标准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其强调社会效益的特点与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金融市场形成互补关系,共同促进区域会展产业的发展、满足会展企业的需求。

综上所述,单纯从资金的供给或需求角度看金融市场对会展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很难判断金融市场的实际价值。只有深入研究会展行业的市场结构、实体会展企业的融资特征,理顺金融市场与会展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利用现代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不同金融制度安排的比较优势,为实现会展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薛山(青岛市会展经济研究会 秘书长)